在11月26日,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經全體參會代表投票,泰山鋼鐵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王永勝成功當選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
“以黨的十九大為指引,堅定理想信念,不負重托,當好表率,開拓創新,展現山東民營企業的良好形象,全力爭做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是王永勝董事長在新一屆執行委員會發出的承諾。
作為山東工商系統典型企業,泰山鋼鐵集團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進新舊發展動能的步伐,成為了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典型。
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是企業和諧發展的持久動力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泰鋼幾十年穩健發展的致勝法寶。上馬初期,泰鋼就確定了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企業管理和科技進步“四個輪子”發展戰略,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發展的前輪、方向輪,把“黨的領導”作為一切工作的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幾十年如一日,把一個下馬企業建成了一個“富裕文明、人才輩出、健康歡樂、奔騰發展”的和諧家園。
在鋼鐵市場遭遇寒冬的當前,泰山鋼鐵集團不斷加強政治、大局、核心、看齊“四個意識”,不化強化自覺、規范、執行、擔當“四個作風”,不斷健全制度、標準、目標、責任“四個保障”,做到了人心不亂、隊伍不散、發展不慢,促使著泰鋼時刻保持著上下同心、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強大正能量和蓬勃生命力,我們相信,這將是泰鋼實現動能轉換,不斷超越現在、贏得未來的力量之源。
轉調結構,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
多年來,泰鋼認真貫徹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綠色發展的產業政策,把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3年,全國螺紋市場普遍看好的時候,我們主動拆除螺紋生產線,建成華東地區第一條950mm熱軋生產線,實現了躋身全國重點鋼鐵企業的目標;2005年,在全國率先建成了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冷軋生產線,打造了山東最大的冷軋薄板生產基地; 2007年,在全國鋼鐵產能呈“井噴式”發展的時候,泰鋼毅然在保持總量不變、產能不增的情況下轉型不銹鋼,建成投產不銹鋼生產線,形成了從煉鐵、煉鋼到熱軋、酸洗、冷軋的完整不銹鋼產業鏈條,實現了從普碳鋼企業到不銹鋼、優特鋼企業的成功轉型,填補了山東地區無大型不銹鋼高檔產品的空白。
目前,泰鋼與全國最大的400系民營不銹鋼冷軋企業——廣東寶嘉公司合作建設的泰嘉冷軋不銹鋼項目已于2017年4月11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設計年產能80萬噸,投資37億元,一期工程12月份投產運行。項目建成后,可生產2B、2D、BA、HL等表面的高端不銹鋼冷軋產品,為下一步制品基地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泰鋼始終堅持“質量、標準、生命”的精品理念,把“質量提升、品種開發”作為泰鋼打造國際品牌的必由之路。通過不斷增強質量提升的新動力、優化技術創新的新環境、培育品牌價值的新優勢,努力把400系不銹鋼做專、做優、做精、做強、做到不可替代,逐步實現從“合格制造”到“優質制造”、“卓越制造”的轉變。
2017年,泰鋼建立了以SBU項目為載體的推進機制,陸續開發出409L、430LX、410L、410B、420J1、420J2等多個400系不銹鋼品種,被廣泛應用到高檔自行車、摩托車剎車片、集裝箱、高檔廚具、刀具等行業。其中410B不銹鋼產品,被武漢科技大學認定為國內高檔自行車、電動車剎車片用鋼,成為了國標新規范。
目前,泰鋼生產的400系不銹鋼成本控制最低,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產量進入全國前三,先后榮獲“萊蕪市首屆市長質量獎企業”“山東省顧客滿意企業”“質量信用AAA級企業”等榮譽稱號。不銹鋼熱軋鋼帶被認定為“山東名牌產品”“最具市場價值的高新技術產品”, 400系不銹鋼熱軋鋼帶榮獲“國家冶金行業品質卓越產品”“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泰鋼已經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400系不銹鋼生產企業,在中國不銹鋼領域有了一席之地,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市場話語與日俱增。
集成新技術,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
近年來,泰鋼集團堅持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促進制造過程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積極打造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的新動能。
通過不斷技術引進、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生產過程的連續化、自動化、高效化水平顯著提高。不銹鋼煉鋼利用西門子奧鋼聯冶煉模型和二級控制技術,實現了全自動、數字化煉鋼;不銹鋼軋鋼采用德國西馬克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世界領先的變頻節能傳動技術,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改善了產品精度、板形和機械性能,更好的適應了市場。過程級監控、管理、數據處理和儲存在冷軋系統的應用,使的生產測控、操作更加精準,能耗控制更加經濟,產品質量更加穩定。2016年建成的能源管理中心,實現了能源系統在線監控和優化調度,能源系統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減少了煤氣放散,余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年可實現節能減排經濟效益2500萬元。
在此基礎上,泰鋼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鋼鐵制造的深度融合,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打造“數字泰鋼”。自主研發了“原料數采系統”“高爐數采系統”“不銹鋼生產實時數據管理系統”。先后實施了《財務供應鏈管理系統》《產銷一體化系統》《大宗原燃物料管理系統》《泰鋼遠程計量系統》的信息化控制,實現了生產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實時跟蹤和實時決策。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泰鋼集團電子商務平臺,促進了生產、管理、銷售、服務與互聯網的緊密結合,推動生產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2016年泰鋼集團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轉型
泰鋼集團始終致力于探索企業綠色發展之路,按照“清潔能源、清潔生產、清潔產品”的要求,制定“綠色泰鋼、生態泰鋼”發展規劃。徹底改變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打造綠色產品生產鏈,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早在1989年,泰鋼集團就建成了國內首臺高爐剩余煤氣發電機組;2000年又在國內較早實現了負能煉鋼。近年來先后投入環保資金6億余元,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和危險廢物全部循環利用。更有干熄焦余熱發電、焦化負壓脫苯、高爐煤氣余壓發電、光伏發電等一大批節能環保項目的建成,為綠色泰鋼增添了新的內涵。
在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堅持淘汰落后的同時,泰鋼集團始終沒有停滯工藝技術綠色化改造的步伐。通過推廣運用高效能源、減量污染、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的制造流程,加快實現企業的綠色化轉型。2016年投資6000多萬元對燒結機脫硫進行了改造,實現了企控標準嚴于省控標準;投資500多萬元升級了焦化廢水治理系統,焦化廢水達標率實現了100%。投資8600多萬元建成能源管理中心,實現了能源系統的扁平化監控與調度,使各項能源消耗大幅降低。投資8800多萬元建設“工業余熱暖民工程”,回收余熱資源,用于城鎮居民供暖和生活,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2016年12月份,65兆瓦高溫超高壓煤氣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使企業自供電率達到80%以上,噸鋼成本降低80元,年可節約標煤18萬噸,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2017年焦化煤場密閉工程和不銹鋼余熱供暖發電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7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庫。
在今年4月19日“第四屆低碳山東成果推介暨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泰鋼集團王永勝董事長榮獲了“低碳山東十大領軍人物”榮譽稱號,這是繼首屆低碳山東高峰論壇之后,泰鋼集團再次榮獲該項殊榮,也是本屆大會唯一一家入選該獎項的鋼鐵單位。7月26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國家級首批綠色工廠”名單中,泰鋼集團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全國低碳發展的標桿。
面向未來,泰鋼將緊緊圍繞不銹鋼這個主題,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以及中烏鐵素體不銹鋼國際合作中心等創新平臺,深入貫徹“質量、標準、生命”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智能化、精益化、高端化的精品冶煉戰略,著力打造綠色不銹鋼產業集群,真正形成“走出去、請進來”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機制,力爭在三到五年時間內把“泰山鋼鐵”打造成替代進口產品的高品質不銹鋼生產企業,把“泰山不銹”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不銹鋼品牌,把“泰鋼不銹鋼生態產業園”打造成引領不銹鋼行業發展、擁有千億級營業收入和百億級利潤規模的國際一流深加工基地。
小編:tree.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