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
第259期·391篇
踏萬千山闕,繪紅色畫卷,
蘸磅礴激流,譜移山新篇。
對泰鋼人來說,
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永遠是不變的諾言
在熱軋部行車班,有這樣的一道風景,他們上下班都要帶著一個白色的桶,別看只是個桶,可是解決了多年來一直困擾煉鋼線現場治理的一大難題。
行車離地較高,行車工們上下相對困難,而且生產時序緊張,為了配合生產協調,行車工們工作起來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時間久了,行車上就會堆積起粉塵。如何徹底解決現場治理大難題,給“空軍”們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一直困擾著大家。運行車間值班長張愛華召集“空軍”們想出了巧妙招,他介紹說,現場衛生不能靠突擊,突擊占用時間長,每次突擊大家都弄得灰頭土臉,工作量也非常的大。俗話說的好,靠人不如靠己,大家共同商議,積極行動,每天上班都帶上必備的水杯和空桶,下班后對電機、減速機等設備進行點檢的同時,對行車車面、大小車、行車過道、走道等位置進行清掃,下班將裝滿粉塵的桶提下來倒入燜渣池,真正做到了點檢衛生兩不誤,人走場地凈。對于轉動的設備利用檢修時間進行集中清理。
行車工谷秋堂說:“現場衛生天天清,就像是愚公移山一樣,粉塵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少,每天始終有新的變化,最終一個班下來,現場只是一些浮灰,清掃起來也不那么費時費勁了。”
運行車間主任高龍海告訴記者,九月以來,工人的工作熱情和產量是一樣的高漲,工序比以前更忙了,行車的運轉率高了,我們加強了設備點檢的頻率,提高了操作標準,嚴格執行行車工作“六不等”,不能影響時序,不能耽誤生產,我們要為“創高產、創高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移山計”中,筆者采訪中還看到,大部分職工桶里雜物都很少,是他們不夠努力、偷懶耍滑嗎?非也非也,實際是因為他們日常堅持的好、工作做的扎實,所以每天花費不長的時間、干并不繁重的清掃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可以說,“移山計”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改變,更主要的是一種治理理念的改變,是管理者、被管理者思想作風上的改變。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日常的一次次維護,帶來的確是效果驚人的“移山”“移山計”的重要意義并不在于其有多少創新、有多少技術含量、有多少人才支撐,而在于那份持之以恒的堅持。
記者:李娟
小編:tree.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