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88期·2003篇

近日,由中國冶金報社組織的2021“尋找最美綠色鋼城”評選結果揭曉。其中,泰山鋼鐵集團獲評為“綠色發展標桿企業”。走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別人眼里,鋼鐵類重工業的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多;但事實上,鋼鐵行業已成為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如泰山鋼鐵集團正積極布局氫能產業,助力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泰鋼人認為,發揮鋼企的資源優勢來發展氫能源,不僅低碳環保,符合我國碳減排戰略,而且有助于緩解當前能源緊缺的局面。
在別人眼里,鋼鐵產業在綠色低碳上“先天不足”,對促進地方綠色發展潛力有限;泰鋼人卻以綠色環保材料400系不銹鋼為突破口,著力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的千億元級不銹鋼產業集群。泰鋼集團還斥巨資實施綠色智能改造、發展循環經濟,既守住了綠水青山,又收獲了“金山銀山”。泰鋼集團通過透視、環視、俯視三個視角,致力于建設完整的綠色智能產業鏈,把一個個優勢放大,并轉化成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泰鋼集團制氫站
作為具備全國一流制氫能力的山東省,創新布局發展氫產業、率先實施“氫進萬家”示范工程的實踐表明,產業結構偏“重”的該省正在“氫”轉型。這是我國加快能源結構優化進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新路徑。這不僅將給山東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變帶來新的機遇,也對全國其他省份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為助推山東省的氫能產業健康發展,支撐濟南市“中國氫谷”的建設,泰鋼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工業副產氫資源和具備氫能應用場景等優勢,啟動泰山鋼鐵制氫工廠暨加氫母站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加氫母站,年可加氫750噸。該項目通過長管拖車的氫氣運輸方式將氫氣供給公交公司及附近加氫子站,可覆蓋周邊150千米范圍,滿足100多輛氫能汽車加注需要。“氫能源擁有廣闊的發展領域,可以為冶金等行業提供高效原料、還原劑和高品質的熱源,有效減少碳排放,也可以應用于汽車、軌道交通、船舶等領域,降低交通行業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還可為家庭住宅、商業建筑等供電供暖。”技術總監陳培敦介紹,當前,泰鋼集團正考慮氫能全產業鏈發展,規劃總投資約18億元建設泰山鋼鐵新能源(氫能)產業園,在氫冶金、燃料電池關鍵部件生產等方面拉長氫產業鏈條。目前,該項目已入圍山東省“十四五”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

12Cr13馬氏體不銹鋼

30Cr13測具鋼
一直以來,泰鋼集團按照“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綠色發展”的國家產業政策,堅持走專業化、精品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在產業優化升級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產能上做“減法”。如今,泰鋼集團在總量不變、產能不增的情況下,已建立了從焦化到煉鐵、煉鋼,再到熱軋、冷軋的全流程生產線,產品全部升級為高附加值的熱軋卷板、冷軋薄板和不銹鋼卷板。

泰嘉不銹鋼冷軋酸洗生產線
201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8年~2025年)》,將泰鋼不銹鋼產業園列為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的重要產業板塊,明確了“要依托泰山鋼鐵,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創新引領的‘泰山不銹’400系高端不銹鋼新名片”。
借著這股東風,泰鋼集團行動迅速,加快推進不銹鋼產業“上延下伸”戰略,即通過在印度尼西亞建設海外基地,向上延長合金原料鏈條;泰嘉不銹鋼冷軋板材深加工項目開工,向下伸長不銹鋼深加工產業鏈。其中最精彩的一筆,是投下“泰嘉”這一枚牽動全局的棋子。泰鋼集團擁有全國極具有競爭力的400系不銹鋼生產基地,具備180萬噸不銹鋼的綜合生產能力。通過“泰嘉”這枚棋子,泰鋼集團可生產全系列高端不銹鋼冷軋產品,“泰山不銹”的全產業鏈優勢和智能化效應得以進一步放大。泰嘉一期工程從2020年12月12日竣工投產,截至今年4月底,已陸續開發生產的430、410S、410B等10多種高端不銹鋼冷軋產品,產品綜合合格率達到99.53%,“泰鋼品質”贏得了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客戶的廣泛好評。“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創新引領的‘泰山不銹’400系高端不銹鋼新名片”這一設想已顯雛形。
泰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裁王永勝說:“推動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破解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在綠色發展上、高精專特上多下功夫。”
焦化廠煤棚

原料廠煤棚
發展循環經濟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
工業廢水經過預處理、化學反應等一道道工序后,可用于熱電循環水泵房和高爐沖渣系統;不銹鋼尾渣“變身”超微粉重獲“新生”,可實現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干熄焦除塵灰成為燒結機外加燃料最佳“替代品”和“調味劑”……在胸懷責任的泰鋼人手中,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重獲新生。
綠色制造數據管控中心
近年來,泰鋼集團繼續以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為指導,通過項目建設、新技術應用等,提高了節能降耗水平,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生產廢水深度治理、燒結和球團煙氣深度治理、料場封閉等綠色智能改造項目,進一步降低水、電、煤等資源的消耗;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實現能源信息與公司采購、銷售、設備信息的智能集成,指導能源節約化使用,讓噸鋼煤耗、取新水量等指標達到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利用水渣、尾渣、氧化鐵皮、廢焦末等廢棄物發展超微粉、粉末冶金、磁性材料等循環經濟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利用工業余熱為城區2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提供冬季取暖熱源,取代該區域所有燃煤小鍋爐;回收煤氣用于發電,并入公共電網,緩解城市居民用電緊張局面……
通過持續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泰鋼集團守住了綠水青山,也收獲了“金山銀山”,被工信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綠色工廠,被評為山東省綠色低碳十大領軍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山東省冶金系統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單位等。

超微粉二期項目

焦化干熄焦余熱發電項目
編輯:李文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