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鋼鐵集團冶金機械廠鉚焊車間,焊花飛濺、弧光閃爍,鉚焊一班的五名成員如同精密咬合的齒輪,憑借精湛技藝與團結協作,穩穩地扛起了肩頭的職責。這個平均年齡35歲的集體,既有扎根一線數十年如一日的老師傅,也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技術骨干,他們在焊槍與鋼板交織出的“交響樂”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趙玉和任寅光兩位老師傅經驗非常豐富,很多難題到了他們手里都能輕松解決。”班員谷呈浩告訴記者。有一次支架加工,面對“噸位低、結構復雜”的挑戰,兩位老師傅提前介入圖紙分析,仔仔細細地對構件數量、尺寸、位置進行核對了解,全方位掌握產品結構,并反復推敲每個參數,不斷優化工藝流程。最終,他們不僅如期完成任務,還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甲方的高度贊譽。
班長李偉是班組里的“技術大拿”,經他手的加工件,焊縫平整光滑,焊點均勻牢固,挑不出一絲瑕疵。“別看我現在技藝嫻熟,當初也是從學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李偉回憶到。初入車間時,李偉連焊槍都拿不穩,是老師傅們帶著他從最基礎的焊接、看圖紙開始,手把手地耐心教導。經過無數次實踐與磨練,他不僅練就了扎實的焊接技術,還培養了出色的創新思維。在一次連鑄扇形段更換導軌的制作任務中,導軌結構復雜,傳統放樣方式耗時久、效率低,而且所需中線難以確定。面對難題,李偉反復研究圖紙,多次與技術科探討后,決定采用CAD軟件繪制腹板實樣,從而精準標注尋找中心點,確定所需中線。這一舉措在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縮短加工工期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導軌的精度與穩定性。
23歲的韓榮駿是班組里最年輕的成員。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專注地操作著焊槍。“別看他年輕,焊接技術卻絲毫不輸給老師傅。”李偉介紹道。韓榮駿笑著說:“我的技術能提高得這么快,主要是得益于師傅們的耐心教導。”據了解,鉚焊一班與其他班組不同,這里沒有給新職工指定固定師傅,人人都能當老師,每個人也都是學生,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這種開放的學習氛圍中,韓榮駿迅速成長,在廠內青年焊工比賽中名列前茅。近期,他還被委以重任,前往黃島參與精度要求極高的廠外實驗平臺安裝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如今,韓榮駿不僅掌握多種焊接技巧,還能獨立解決復雜工藝問題,已經成為班里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干。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鉚焊一班的班員們始終保持著對焊接精度毫厘不差的執著追求。他們深知,每道完美焊縫的背后,是千百次練習積累的經驗。面對未來,班長李偉表示:“我們會繼續立足崗位,磨煉技藝,保質保量完成好每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