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眼緊盯大屏,雙手在主控臺上飛速操作,大腦高速運轉……在泰山鋼鐵集團不銹鋼軋鋼廠軋鋼車間粗軋操作室內,粗軋班的成員們各司其職,默契配合。在他們的熟練操控下,熾熱的鋼坯裹挾著滾滾熱浪,在輥道上呼嘯前行,耀眼的火光映亮了整條產線。
在這個班組,既有扎根崗位30年的老師傅,也有剛入行不到2年的新職工,但無一例外,他們以匠心守護著每一支板坯的質量。
中間坯板型是粗軋工序的控制難點。軋制時,如果軋制力不穩定、板形控制不當,中間坯就容易出現波浪缺陷、粘輥缺陷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精軋工序的順利進行,還會導致軋制廢鋼率增高,制約生產效益。面對這一問題,粗軋班立即行動,組織全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新老員工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會后,他們選擇采用看似最“笨”,卻最扎實的辦法來破解難題:不間斷地跟蹤軋輥彈跳值,細致測量中間坯厚度偏差。同時,他們每獲取一組數據,都及時、準確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搭建動態數據庫,為后續分析打下基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但粗軋中間坯厚度控制穩定性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他們還通過延長換輥后第一支板坯的駐爐時間、合理調整軋制速度和壓下率等方式,解決了困擾生產的粗軋換輥后打滑難題,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要想軋好鋼就要提高班員們的技術水平。近年來,該班組推行“傳、研、練”三字法,強素質、抓技能、練精兵,實現“傳承經驗與創新發展”活動在日常工作各領域全覆蓋,為職工的快速成長開辟了“高速路”。
老中青三代職工在業務培訓、現場指導、經驗交流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在一次點巡檢過程中,新職工劉夢罡發現壓頭壓蓋異常下沉,他立即聯系了老師傅劉海剛。劉海剛憑借自身多年工作經驗,迅速將異常原因鎖定為壓頭斷裂,并且馬上協調維修小隊展開行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僅用20分鐘就讓產線恢復正常,避免了停機損失。
正如作業長畢順杰所說:“軋鋼是門手藝‘活’,既要守住老規矩,也要玩轉新門道。”粗軋班沒有炫目的“黑科技”,只有接力打磨的匠心。未來,粗軋班將繼續秉持這份責任與擔當,為集團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