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鋼鐵集團煉鐵部原料廠的原料大棚卸貨現場,記者初次見到了劉友林,只見他手中緊握取樣器,正神情專注地從一輛滿載原料的貨車中采集樣本。多年來,他憑借嚴謹的工作態度,牢牢把控著原料“入廠質量關”。
2005年,劉友林從部隊退伍后進入泰山鋼鐵集團,先后從事煤氣取樣和倉庫保管工作。2014年,他來到煉鐵部原料廠,成為一名取樣工。“剛接觸取樣工作時,我完全是個門外漢,只能邊學邊干。”劉友林回憶道。
為了盡快掌握取樣技巧,他以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為榜樣,每天早早到崗,仔細觀察師傅們的操作細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會馬上記下來并虛心請教:“師傅,這個位置取樣有什么講究?”“這個樣本怎樣根據顏色和質地判斷好壞?”經過不斷學習,劉友林不僅熟悉了各類原料的特性,還能憑借敏銳的觀察力精準判斷樣本的代表性。
“取樣工作是把控原料質量的第一道關卡,每一個樣品、每一個數據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劉友林說。每天清晨,他都會提前到崗,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首先來到原料大棚貨場,認真檢查原料的外觀質量;隨后,他走進編碼室,仔細核對原料車數與取樣批數是否一致;接下來,他來到縮分室,全神貫注地監督原、燃、輔料的縮分制樣,將制備好的樣品整齊碼放,等待檢測。一天下來,他常常要在貨場爬上爬下幾十次,行走數萬步。即使在冬天,他的工作服也會被汗水浸濕又風干,留下一片片白色汗漬。但他從未抱怨,始終保持著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2019年,劉友林被任命為取樣班班長。為了給班員們樹立榜樣,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工作也更加認真了。
在一次焦末取樣中,劉友林發現一車焦末的外觀顏色與其他批次略有不同。他立即警覺起來,要求對該批貨物單獨存放,并通過水洗和烘干的方法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這車焦末中的煤粒超標。劉友林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避免了不合格原料進入下道工序,確保了產品質量,維護了公司利益。
下一步,劉友林將繼續帶領班員們把好進廠原料質量關,確保每一批原料都符合標準,為企業的穩步發展貢獻力量。